从心理学角度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 打印银行流水从心理学角度看电影《放牛班的春天》 <h3><br></h3><div>从心理学角度看《放牛班的春天》</div><div>叶黎扬
</div><div>(安徽大学 )</div><div>摘要 本论文从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一片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从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七个角度论述。分析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以及对这些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和这些方法所带来的一些后果。此外也分析了音乐所带来的震撼力,让我们知道了一部好的电影音乐是不可缺少的。最后总结了这部电影所要告诉我们的主题是什么。本文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电影的思想价值展现给了读者,也为那些爱看电影的影迷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去看待电影。</div><div><br></div><div><br></div><div>关键词 尊重需求;宽容;鼓励;成长发展;自我价值</div><div>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电影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可是很少有人可以发掘一部电影的精华所在。他们只是将电影当作一种娱乐消遣的方式,而忽略了一部好的电影所要传承的内涵和意义。</div><div><br></div><div><br></div><div>1. 发展心理学</div><div>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所接触的人大部分有三份:父母,同学,老师。这三类人对孩子发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在“池塘之底”里,这群孩子与老师生活在一起,老师对孩子的态度直接影响到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他们尊敬包容理解他们的马修学监,而对压制他们的校长则表示出他们的不满与反抗。在他们的心目中已经区分出谁是好老师,谁是坏老师了。老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应起到榜样作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善于模仿,若是一味的体罚,而不加以鼓励的话,那么等他们长大后又会以同样的一种方式对待下一代。</div><div>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对儿童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同伴既是儿童学习社会化技能的强化物和榜样,又是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的榜样。可这群孩子大多都存在心理问题,甚至具有攻击性,小佩皮诺就受到欺负,因为没钱而不让睡觉。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抹去的阴影。</div><div>而因为在公立学校因偷窃被开除的莫杭治则生活在单亲家庭中,他的母亲忙于生活来源,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三餐温饱就行了,在这种情况下就缺少了对小孩思想上的教育,更不要提对孩子音乐潜能的发掘。若不是有马修对她的劝导,或许莫杭治日后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音乐家。</div><div><br></div><div><br></div><div>2. 教育心理学</div><div>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实验,这个实验是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教授设计完成的。也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他告诉了我们期望的重要作用,鼓励和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未来,因为每一个孩子都可能是个天才。正是因为在这所“池塘之底”的学校里,这里的校长和老师把他们都看成是问题小孩,从来都没有想过他们会有美好的未来,也从来都没有问过他们的理想和愿望。而马修在到这里的第一堂课,就让他们写下自己未来想要的职业,他没有想到这样一群顽皮的小孩在第一次面对这样问题时竟是如此认真。他们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美好的未来:“3个消防员,2个牛仔,1个驯虎员,4个亡命徒,2个间谍,一个热气球驾驶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老师对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对自己心目中“好学生”和“坏学生”无意识流露的态度的反差很大程度上会伤害到孩子。课上,小佩皮诺因为答不出玛丽莎内是怎么死的而被罚抄一百遍,而对自己最喜欢的孩</div><div>1/3页</div><div>子奖励饼干,尽管这个孩子也不知道答案。在老师的偏见和不待见下,只会是那些受到不公平的孩子心灵受到打击。</div><div>此外,宽容比惩罚更有力量,用温和的方法处理问题往往比强制的手段更有效果。宽容能触及学生自尊心最敏感的角落。在获知是乐格克弄伤马桑大叔眼睛,马修没有将他送往校长办公室,而是让他去医务室照顾受伤的马桑;在发现偷走校长的十万法郎的是郭邦时,他没有立刻告诉校长,而是询问他这样做的原因,当他知道郭邦这样做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买个热气球时,他再次选择了宽容他。对向他泼墨水的莫杭治,他也只是采取取消他独唱的机会来让他知道尊重的重要性,在公爵夫人来看他们演出时,马修再次转向莫杭治,向他做出了“请”的手势,让他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能。在莫杭治的眼睛里,他读到了莫杭治被谅解后的快乐以及感激。</div><div><br></div><div><br></div><div>3. 行为主义心理学</div><div>电影中的小孩大多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而学校的校长只顾自己的前途,残暴高压,对学校的小孩进行体罚已司空见惯了。这些小孩外表上看上去被动服从,内心却充满了敌意和攻击性。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反应了两种教育理论,两种心理学流派的对立(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对立)。</div><div>电影中以“行动——反应”来惩罚学生的校长很明显是一位行为主义者。在马修来到学校的第一天,马桑开门时被东西砸伤,校长不做调查就任意指定学生受处罚。当发现自己的10万元被偷时,他气急败坏,中止马修的合唱团活动甚至剥夺孩子们洗澡的权利。对校长而言,最重要的不是教育,而是维持一种表面上的纪律,以达成其“升迁”的愿望。对孩子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学习,而是如何在犯错之后躲避惩罚。殊不知,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更容易因这种强制性的教育而违抗师长。正是这种刺激——反应的教育理念激起了孩子的报复心理。在监狱式的环境下,他们表面上对校长十分的顺从,但是私底下却对校长的这种高压政策进行无情的反抗。当被压迫的越厉害,他们报复的就越厉害。在班杜拉的理论中强调了观察学习,强调了榜样的示范作用对行为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用观察学习过程突破行为主义刺激——反应的机械观公式。在“池塘之底”里,住着一群不学无术,冷漠,野蛮无知的问题小孩,他们有的被父母放弃,有的双亲在二战中战死,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相互模仿则会使情况变得更糟。而校长及学校的其他教员没有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而是通过关禁闭,暴力体罚的方 式来使他们做出正确的反应,这明显给他们做出了反面的榜样。行为主义心理学是一种经验主义的心理学,对美国实验心理学的巨大进步有重要的影响。但是它是以动物实验为基础,在科学进一步发展中,刺激——反应公式的局限性阻碍心理学的发展。电影中校长无疑是将孩子们视为动物,仅仅进行简单的,刻板的行为训练,而无视他们内心丰富的活动和情感因素。这也就是行为主义的弊端。</div> <h3>4. 人本主义心理学</h3><div>而马修,这位新来的学监则是一位人本主义者。他用对孩子们的尊重赢得了孩子们对他的尊重。当莫杭治一时冲动用墨水丢了马修老师后,马修老师通过取消其独唱的方式让他明白了: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在马斯洛的理论中人有七种基本需要。他们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前四种的需要为缺失需要,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它们对生理和心理的健康是很重要的,必须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认知的需要、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生长的需要,它虽不是我们生存所必需的,但对于我们适应社会来说却是有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但对这些孩子而言,他们可能只有生理需要得到了勉强的满足。在这样一个充满暴力,压制,处处受打压的环境中,他们是不可能被别人尊重的,当然也就不会尊重别人。他们不被包容,不被理解,也就无法体谅那种被宽恕被体谅后的感激。但马修老师不同,尊重每一位学生,在组建合唱团的时候,没有因为佩皮诺不会唱歌而放弃他,也没有因为郭邦走音劝他放弃学习音乐的机会。马修尽可能的发掘他们每一个人的潜力,当发现莫杭治有音乐天赋的时候,他尽可能的劝说他的母亲重新拾起对他的期望,帮助他走向音乐的天堂。他让他们每一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div><div>5. 人格心理学</div><div>堕落固执的蒙丹就是欺负者的人格特征的代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他可能缺乏某种基本的自控能力,使自身能力缺乏“理智型”,表现出“动作化”人格。他们一般脾气暴躁,易被激怒,对一般性的外界刺激反应强烈。而受欺负者也具有一些消极的自我概念或自我认知。小佩皮诺自尊心就低而且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良好的音乐环境渐渐取代了那种压抑的氛围,使得他们的行为发生了改变。他们开始变得相亲相爱,互相友善,他们尊敬老师,懂得感恩。</div><div>6. 音乐心理学</div><div>这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片的精彩之处正是它的音乐部分。马修就是通过音乐来感化这群顽皮的孩子,是音乐让这群孩子平静下来,对于这群孩子而言,音乐之所以美好是因为他们在之中找到了做人的尊严,在音乐的世界里,他们都是平等的,他们用音乐呐喊出他们的快乐,他们感悟到了阳光般的未来。他们再也不是一群只会调皮捣蛋,只会恶作剧的坏孩子了。是音乐改变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让他们相信这个世界还是十分美好的。而当马修被校长赶出学校时,看到纸飞机上的音符时,他是多么的欣慰,这群孩子在他的指导下有了一个不一样的人生。教育是这部片的主题,而音乐确实教育的主题。</div><div>7. 恋爱心理学</div><div>这是一部关于教育的电影,仅仅在其中插入了小小的一段微妙的爱情。 不过这段爱情还没有来得及萌芽就被扼杀在摇篮里了。马修暗恋莫杭治的母亲,可当他知道莫杭治的母亲和一位工程师在一起时,却放弃了追求她的机会。电影中莫杭治的母亲最终也没有和那位工程师在一起,只是因为莫杭治的母亲听取了马修的建议,没有将莫杭治送往寄宿学校。可见在莫杭治母亲的心中,马修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正是因为马修在爱情方面的胆小和怯懦让他最终孤独一生。在爱情的三角理论中:亲密,激情及承诺是属于爱情的动机成分。承诺则包括短期和长期俩个部分。短期的部分是指决定去爱一个人,长期指俩人之间亲密关系所作的持久性承诺。而马修连短期的承诺——决定去爱一个人的勇气都没有,又如何能去收获爱情。这也注定了他与莫杭治母亲爱情的无果。而电影中敏感的莫杭治早已察觉到马修对自己母亲的喜欢,如果马修能够说服莫杭治接受自己,让他觉得自己可以做好他的父亲的话,那么他在莫杭治和他母亲心目中的价值就得到了提升。在SVR 理论中,满意度-替代性+投资量=承诺满意度。当亲密关系中的个体,对关系有较高的满意度,知觉到较差的替代性品质,以及投资了较多或较重要的资源时,才会较不易离开此关系。而马修就是没有做到让自己不可替代而失去了机会。</div><div>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人有俩个本能:生的本能与死的本能。本能,即本性,是支配人行为最强大,最根本的原动力。生的本能表现为善良,慈爱,宽容等积极正面的行为。死的本能则表现为杀戮,贪婪,自毁等邪恶极端的行为。人性不可解放,也不可压抑。只可善加引导,抑恶扬善,方可彰显人性本能。</div><div>主要参考文献</div><div>[1]陈琦, 刘儒德.2005. 教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div><div>[2] 刘石磊. 浅谈从《放牛班的春天》中收获的德育启示. 新课程研究[J].2009(12).</div><div>[3]郑雪,《人格心理学》暨南大学出版社</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