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苏州公布2023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今年上半年,苏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内外部环境挑战,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出台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举措,牢牢把握经济恢复窗口期,加快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与一季度相比明显改善,环比增速逐月提升,生产需求逐步恢复,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上半年全市经济呈现整体恢复,稳中有进态势。

  根据省统计局统一核算,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5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7.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5069.0亿元,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6322.3亿元,增长5.2%。

  运行态势稳定回升

  上半年苏州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7%,比一季度提高2.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一季度的-2.7%提高至上半年的4.1%。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29个行业产值增速比一季度加快,行业回升面达82.9%。近六成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速超过一季度。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9%,比一季度提高1.7个百分点。

  重点行业稳定支撑

  随着一揽子稳增长政策措施的落地见效,实体经济加快恢复,重点行业稳定支撑。上半年全市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6910.4亿元,同比增长9.3%。受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汽车零部件、新能源产品等中上游企业生产情况良好。上半年汽车制造业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5.6%。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37.8%,近五成光伏企业产值增速在30%以上。专用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分别为10.9%、10.5%、10.3%。

  ·消费需求回升明显

  成功举办“五五购物节”,推出800余场特色促消费活动,刺激消费需求持续释放。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9%,比一季度提高7.3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限上单位实现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4%,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56.9%。限上零售额商品大类中近七成实现正增长。随着经济社会全面恢复,住餐业、文旅业等接触性服务业明显改善。上半年,全市接待游客同比增长132.3%,实现旅游总收入增长127%。电影票房收入4.6亿元,增长77.7%,观影人次增长84.5%。上半年全市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增长26.5%,比一季度加快6个百分点。

  产业项目加快建设

  坚持“项目为王”,加快推进既有项目,持续招引重大项目,不断增强全市经济发展后劲。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168.4亿元,同比增长5.9%。上半年全市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97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3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8个,100亿元以上项目5个。上半年全市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519.9亿元,同比增长20.2%,高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3个百分点,增速较一季度提高5.6个百分点。重点产业投资支撑强。工业投资占产业项目投资的比重达80.5%,其中专有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74.3%、21%。现代服务业投资提速增长,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5.2%和84.8%。

  新兴动能表现活跃 

  上半年全市新兴产业完成投资908.2亿元,同比增长13.8%,拉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软件和集成电路完成投资分别增长66.4%、26%、21.5%、20.8%。全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7417.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35.5%,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全市瞄准数字经济“主赛道”,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关键增量,为经济发展带来新动能。上半年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5.1个百分点。智能手机、传感器、智能电视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5.2%、20.1%、17.1%。互联网零售加速增长。上半年全市限上批零业通过公共网络实现零售额同比增长15.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11.0%。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 

  制定发布“一区两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支持政策,推进筹建生命科学省实验室,纳米真空互联实验站二期完成验收。上半年全市财政性科学技术支出同比增长12.2%,高于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4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拟申报高企近万家,科技招商落地项目5758个。全市新增国家级孵化器15家,累计76家,全国第一。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预计达700亿元,同比增长57%。6月末全市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1.43万件,同比增长21%。

  民营经济发展良好 

  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产值同比增长5.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2.3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37.4%,同比提高7.2个百分点。民营企业实现税收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超60%。

  市场活力不断增强 

  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15.56万户,同比增长16.8%,其中新登记企业5.36万户,增长10.0%。截至6月末,全市拥有各类市场主体291.55万户,同比增长4.2%,其中企业90.17万户,增长6%。上市公司持续壮大。上半年全市新增境内上市公司7家,6月末全市境内上市公司204家,居全国第五位;科创板上市公司达50家,居全国第三位。(苏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