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纺织业陷困境?智能服装或成新风口
提到我国纺织和服装业,人们会很自然和廉价出口和低端联系起来。的确,我国纺织服装业构成多年来我国出口的重要一环,并且是解决我国就业的重要产业领域。然而,目前这一产业正遭受残酷血洗,形势岌岌可危。
1.7亿人生计牵动中国神经
近日,消息称,受我国纺织服装生产企业倒闭潮的影响,全国各地正在上演一大批服装品牌店倒闭潮,包括波司登、利郎、百丽、佐丹奴、安踏、九牧王、七匹狼等。大型纺织服装企业频现倒闭潮,将直接牵扯到1.7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曾经占据我国出口半壁江山的支柱行业触动着无数国人的神经。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0月,我国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金额为920.96亿元,1-10月份累计出口金额8,886.49亿元(1人民币折合约0.1565美元),累计比去年同期下降7.0%。2015年10月,我国规模以上纺企的平均开工率同比和环比双双由正转负;纯棉纱产品库存天数同比上升9%,库存高压态势显见;鉴于开工不饱和造成的实际生产成本隐性上升,纯棉纱利润水平在2%左右,同比下滑0.5%。
很显然,人力成本上涨,土地成本、环保成本以及繁重的税赋,是导致服装纺织业陷入困境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工人工资为例,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BCG日前发布的报告《全球制造经济转移》指出,尽管从2004—2014年,全球前25位出口国的制造业工资都出现上涨,但我国和俄罗斯的年均工资增长率达到10%—20%,且这一情况已经持续了10年,而其他经济体的年均工资增长率仅为2%~3%。
广东省纺织品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凌方才表示:“人工成本占企业生产成本的30%~40%,因此企业都对人工成本十分敏感。现在,我们的人工成本比东南亚国家高5—6倍,所以这些外国客商才要寻找可替代我国的生产地。”
至于土地价格,不妨拿美国与我国相比,引申香港经济学家郎咸平提供的数据,我国全国平均工业用地每平方米102美元左右,美国中西部的用地价格是每平方米13—20美元,像旧金山这种稍微发达一些的城市,用地成本大约是46美元/平方米。
另外,用电成本上,我国的工业用电是1度电1块钱,美国是我国的一半。物流成本上,我国是美国的1.5—2倍。我国还有几乎和油价一样贵的过路费,平均每公里0.5元,按照小汽车100公里消耗10升油计算,算上过路费相当于每升油加价5元,其物流成本可想而知。
可以说,由于各项成本的激增,不仅让国内出口企业叫苦不迭,而且也让众多外企不堪重负。最为著名的包括阿迪达斯、耐克、优衣库、无印良品、青山商事、利丰、东京STYLE、Honeys等,这些公司正加速把订单转移到东南亚。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撤离的外企并不从事实际生产,而是通过品牌效应和订单零售等占据着产业链条的高端,因此,随着在我国经营成本的上升,可以轻易转移阵地“远走他乡”,而盘踞在低端从事生产的本土企业则没有这般好运,只能在外部市场需求疲软、国内各种成本上升等多重冲击下饱受煎熬,最终沦为经济萧条周期下的“牺牲品”。
上述所说这些不过是“内忧”,引发我国纺织服装业倒闭潮同样离不开“外患”。所谓“外患”指得就是2008年一场4万亿经济刺激使价格信号严重失真,进而诱导企业家展开不合理乃至错误的投资,最终一发不可收拾。可以说,这是引发我国服装倒闭潮最为关键的因素。
据一些纺织企业老板回忆,本来2008年纺织服装行业已经出现经济危机,多数企业准备收缩产能并裁减员工。但由于4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出台,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纺织服装行业的生意异常火爆,2010年棉花价格从1万/吨涨到3万/吨,无数行业企业一夜暴富。在市场的短暂繁荣和银行的推动之下,行业掀起了一波疯狂的产能扩张。
某些地方政府顺势打造纺织服装产业聚焦区,怂恿纺织服装企业扩建新厂购置新机。不料,到2012年“4万亿”经济刺激药力消退,很多企业订单大幅下滑,花费上千万一台购置的天价进口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加上库存棉花价格剧降,很多纺织企业前两年赚的钱瞬间归零。
可以预计,随着我国经济持续下行,我国服装纺织业所遇“寒冬”远未过去,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仍将举步维艰。实际上,无论庞大的产能过剩,还是对外出口的持续下滑,均说明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我国经济如若实现涅槃重生,唯有转变路径,一方面打破国企和金融机构垄断,深化市场改革激发企业活力,另一方面通过大规模减税、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来提振内需,否则别无他法。这关键在于政府的抉择。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前,接下来作何抉择?人们拭目以待。
试水智能服装
近些年,智能风蔓延到了服装市场。基于大数据、物联网、技术创新等层面应运而生的智能服装,正逐渐成为未来服装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风口。
“除了变,一切都不能长久。”在业界看来,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改变,放之于服装行业的转型与发展,变化更是无时不在。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2016年,智能服装的研发与销售将步入新的发展快车道,其光芒也将盖过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穿戴物,成为智能穿戴领域新一轮发展高潮的代表。
近几年的时装秀上,设计师们拥抱新科技的迹象处处可见。美国牛仔品牌李维斯音乐外套、波兰Moratex公司开发的防弹衣,以及隐身衣等。
国外很多智能服装的出现,是基于运动与健康的需求。在美国,基于运动需求的智能服装已经开卖,美国Sensatex公司推出的第一款智能服装,可以嵌入传感器并接收数据,存储信息传送到移动电话、家庭个人电脑或手腕监视器上,用于监视穿衣人重要的生命特征,出状况及时报警。
而早在几年前,Nike公司也研发过一件高逼格的智能运动装,通过特殊设计来缓解运动给肌肉带来的压力,提升体能恢复速度,并且运用Dri-Fit面料和激光穿孔设计增强透气性能。
同样是基于运动需求,以Polo衫成名的RalphLauren设计了一款可检测用户心率、呼吸频率的智能T恤。这件衣服相当于就是一个随身教练,可以对心跳、呼吸、压力等数据做出分析,当人们在运动时,结合移动端的应用,PoloTech会实时提示运动量。
国外智能服装的试水已经频频出现,有着9万亿元年产值的中国纺织服装产业,开发制造智能化产品正成为设计师们和服装企业大展拳脚的新方向。事实上,服装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在服装名城泉州,柒牌开始全面进军智能时尚领域,斯得雅借助网络热剧推介科技面料新品,富贵鸟大力拓展电商业务,这些品牌通过产品、营销、渠道等方面与新科技对接碰撞,积极拥抱数字化潮流,新开发的时尚单品一时让网友惊呼“炫酷到不行”。
智能化转型
目前市场进入智能服饰的企业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科技企业,以谷歌、三星等为代表,它们更倾向于在产业链技术环节取得突破,通过先进的技术的提升体验,拓展市场。
另一类则是传统服装品牌企业,在这些服装企业看来,传统的服饰加上创意的智能科技将带来不错的商机,于是都打算通过智能服装的探索来谋求转型。
国内传统服装品牌柒牌男装不久前举办了智能时尚发布会,引人关注的是,柒牌发布了长短两款智能夹克,新品突破传统夹克,设计了多达17个贴身隐形置物口袋。这款智能夹克集记录步数、控制音乐、遥控拍照、丢失提醒等于一体,卖点就是科技面料、精致辅料、多功能设计、炫酷智能、商旅APP,试图满足商旅人士多场景的着装需求。
“推出新品满足商旅人士多场景的着装需求,还可以瞬间变身为携带便捷的单肩包。”柒牌董事长洪肇设介绍,该款夹克融合许多最新科技研发成果,可拆卸连衣帽、遮光眼罩及瞬时充气枕等。
依托智能夹克,柒牌还集成了一款智能手环,手环采用可拆卸智能模块及衣袖独立智能舱设计,即可以随心选择独立佩戴,也可置入服装,它拥有生活轨迹记录、音乐控制、遥控拍照、信息提醒、久坐提醒、丢失提醒、睡眠监测、清晨唤醒等功能,可以看出,柒牌与国外智能服饰聚焦于运动与健康不一样的是,它更多聚焦于生活场景的智能化,通过智能服饰让人们生活更智能化与便捷化。
在洪肇设看来,这是柒牌全面进军智能时尚领域的开始。“科技正在改变每一个人的生活,随着数据化、智能化的发展及其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智能服装领导未来时尚的发展方向是必然的。”他认为,柒牌必须抢占先机、占据主动,以创新思维、创新设计和创新模式在这一崭新的领域有所作为。
据悉,柒牌去年年初就着手创建智能时尚实验室,集结了一批顶尖设计师团队和智能设备供应商,立足多年服装设计沉淀,打造“好看、好穿、好功能、好智能、好科技”的智能服装。
业内人士分析,柒牌跨界智能服装领域不仅将为整个时尚产业链增添力量,还将对传统服装行业带来巨大影响。
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以及中国男人逐渐走出“时尚是女人特权”的思想禁锢,个性与时尚化男装消费需求猛增,这一市场新需求也成为男装企业试水市场推广智能化的切入点。除了柒牌,早前七匹狼与趣搭3D在线试衣展开深度合作,红领3D打印工厂化也实现工业升级。前不久,红豆男装首家“智慧门店”也正式开业。
当然,相比于那些从无到有新建起来的科技硬件厂商来说,这些传统服装品牌企业既有巨大且忠诚的用户粉丝群,丰富得多品牌市场操作经验、分销渠道都相对比较成熟,不论传播力度,还是渗透能力都要大很多。
阻碍因素存在
Gartner预测,智能服装将从2014年出货量几近为零的冰冻状态跃升到2016年预计的2600万件,成为智能穿戴领域出货量最大的品类之一。
尽管智能服装的巨大前景被业界所看好,但就目前而言,智能服装产业并未如预期的那般美好。
国内外包括爱慕、豌豆客、安踏智、NIKE、ADIDAS、LINING,以及国外维秘等都有智能可穿戴产品亮相,但目前多为浅尝辄止,这也是整个智能服装行业的现状——纷纷推出概念性产品,但无后续。
这些传统服装企业虽都有意识到增加智能元素,但多没有实际方向。
例如,红豆集团在深圳的分公司红豆智能,其在智能文胸、智能服装均有涉猎,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但除了店面有一些智能硬件产品,在智能服装业务上并没有找到明晰方向。
智裳科技CEO陈禄指出:“包括红豆集团、柒牌等大型制衣集团在内的许多传统服装企业虽然都意识到增加智能元素,但缺乏明晰的产业架构,也没有实际方向。”
而科技企业由于品牌影响力、用户群有限、缺乏渠道等因素也难以获得销量。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还在于智能服装产业刚刚起步,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不成熟。仅仅这些功能还不足以打动消费者。
而且就算是应用最多的运动健康监测领域,智能服装的表现也是强差人意,因为涉及到生物测量传感器紧贴皮肤的限制,而跑动引起的移位测量不准、舒适程度也是影响智能服装的用户体验。
此外,这类智能服装需要经常清洗,然而不论是其传感器还是电池,附着于柔软衣物上的这些精密设备的防水性实在堪忧。同时传统服装加工流程已经非常成熟,后续配套也是问题。
此外,智能服装的高昂价格也是阻碍市场发展的一大因素。
以Hexoskin为例,其一套智能背心的售价高达400美元(约合2500元人民币),国内智裳科技推出的智能恒温服装也要1000元人民币,附属配件也价格不菲。
智能服装需想要真正走入大众市场,其首要前提是价格必须足够便宜。
未来超出想象
智能服装,逐渐成为未来服装业发展的一个关键风口。
有经济学家预测,2015年至2017年是中国经济最困难的冬天。在过去一年,很多服饰品牌店面临“关店潮”,市场呈现出一片萧瑟景象。
从商业的角度看,在传统服装零售业整体呈现不景气的当下,时尚大牌们傍上科技就不难理解了。“经济不景气,服装品牌更应提倡一种更加积极进取而健康的价值观。”在石狮斯得雅董事长许文煜看来,应对的办法就是借助新科技向前推进。
2016年是中国“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在“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的智能制造战略下,将互联网新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是服装行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拐点。
“做服装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泉州市纺织服装商会秘书长施正植分析,高科技能促进服装行业的升级,将服装做到另一种境界。
有业内人士表示:“要想搭好智能时尚这班车,企业与品牌所需的不只是一鸣惊人的智能产品,在智能时尚这条充满奇思妙想的链条上,智能产品、智能零售与智能制造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对此,柒牌服装有足够的信心。柒牌集团常务副总裁洪炳文介绍说:“柒牌将借助互联网等新技术,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前期的设计中来,为研发团队提供灵感和有价值的需求数据,帮助企业为消费者提供更符合市场需求、更加实用的智能服装新品。”
业界人士分析,服装企业想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演变,除了加大投入,引进人才,进行自主研发外,联姻资本也是一个重要方向。贵人鸟投资有限公司总裁陈奕就表示:“将把体育产业基金坚定地锁定在体育、互联网、科技的方向上,寻找已经形成的比较成熟的商业模式进行合作。”
不夸张地说,现代的信息化技术已辐射到传统的服装业,其未来演变的节奏和多样化增量将超出人们的想象。这对于中国企业发展来说是非常好的追赶机会,智能化会是服装企业新的战略落地点,抓住这个风口,就为未来的服装品牌转型与未来消费者的需求提前落下了一颗重要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