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一般会根据主考官来进行文风变化,主考官喜欢华丽辞藻的我就满篇锦绣,主考官喜欢引经据典的我也寻章摘句,主考官喜欢质朴率真的,我就不事雕琢、直抒胸臆。总之,主考官的性格,决定考生的文风。
今年浙江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一经公布就纷争不断。花季少年如此古里古怪的行文风格实在太怪异?就像中国少年头戴英国假发,身披法国长袍,腿穿紧身裤,脚蹬红色高跟鞋,脸上透着蜜汁自信,仿佛一切尽在掌握!
有人说考生是剑走偏锋,是在行险、搏命,博对了就鲤鱼跃龙门,博错了就堕入深渊。其实,从考生的行文看,他很笃定,智珠在握。这并非我臆想,如果你看了去年浙江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以及陈教授主编的《高考作文实战实训》你就会发现,其文风一脉相承,系出同门!
把去年满分作文和今年满分作文对比一下,我发现以下几个共同点:
1、都以西方哲学家的哲学思辩开头,以达到语出惊人的效果
2020年作文开头是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2019年开头是尼采曾经说过:“世界从来不曾如此世俗化,如此缺乏爱和善良。人人身上撒满了文化的佐料,好让自己成为一道大餐。”
不得不说这种开篇确实挺唬人的,至少比什么“我的爸爸是一名科学家”、“我的家庭很贫穷”、“我爱我的祖国”之类平凡无奇的开头醒脑的多。
2、满篇引用名人名言和故事,如同抹布镶满宝石
2019年作文中出现了尼采、沃尔特李普曼、《中国式二代》、加缪、陀氏、歌德、萨特、秦玥飞、曹原等,短短八百字的作文称得上广征博引,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文化科学,无所不包,令人大开眼界!
而2020年作文中出现了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太尔、科西莫、尼采、陈年喜、维特根斯坦等,比之2019前辈也不遑多让,表现出博览群书、学富五车的老学究之相。
如果把这些名人的语句和故事去掉,整篇作文就崩塌了,变得异常的空洞无物。如果说偶尔引用名家名言能有画龙点睛的效果,那么满篇都是引用那就过分了,这不是在写作文,这是在“布道”!这不是高考作文,这是《圣经》!
3、为了掩盖内容的“薄脊”,所以用晦涩的行文风格做掩饰
不论是2019年还是2020年的满分作文,都有着浓重的哲学色彩和论文色彩。
2009年行文:
2020年行文:
两篇文章风格相同,都是论文化、英文化、专业词汇化的行文风格,为的是让文章变得冗长、晦涩,加深作文的神秘感,让作者和文章变得高深莫测。但如果把这些名人名言、哲学思辨删除,用正常的文风写出来,文章就变得非常普通了,得满分的可能性不大。
4、陌生感:教授的应试作文“秘籍”
2019年满分作文有一句话说的非常有意思:摒弃了“读者”所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创造独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
但这真是考生的真实想法吗?高中生有能力创造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吗?这两篇作文的风格是他们创造的独属于自己的风格吗?不是!都是陈教授风格!
网友“雍丘老农”的评论可谓一针见血:某作文"专家"在一次应试作文讲座时分享秘籍:得高分的诀窍是什么?陌生感!怎样使文章有陌生感呢?他列了三点: 1、使用冷僻词汇; 2、引用外国理论家的话,生僻一点的效果反而更好; 3、把简明的话写得复杂难明,最好有学术味、哲学味。 这样写,试想,谁还敢给你太低的分?
所谓的“独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不过是追求“陌生感”而已。而“陌生感”是应试作文的金科玉律!陈教授不仅是作文大师,还是出色的心理学家!高,实在是高,把人心拿捏的死死的!
由此可见,所谓的满分作文就是一场经过精心设计的、公式化、模板化的功利主义的“果实”!这不是文章,这只是流水线上下来的商品!
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考生写出怎样的作文,而在于“作文专家”创造出来的"怪物“一般的文风,正在毒害无数人。他们是权威,他们是阅卷官,他们是规则制定者,也是评判者,他们主导了青少年的文风走向,其遗毒之深,令人遍体生寒!
最后我想感慨一句:好好说话咋就这么难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