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在海门老城区的光明路解放路路口,上演过一场堪比大片的“木马计”。1943年4月16日,为配合反“清乡”的需要,根据苏中军区党委的决定,新四军通海自卫团在团长汤景延的率领下,集体打入日伪军内部。历经了惊心动魄的167个昼夜后,“汤团”于9月29日夜在金沙、刘桥、石港等地同时暴动,胜利回师。这种集体假投敌的斗争方式,在我军的历史上史无前例,而领导这次“汤团行动”的,就是“传奇司令”汤景延,此次事件也被后人称之为:东方版特洛伊木马攻城计。
如今的光明路解放路口,当年的硝烟早就散去,人民享受着和平带来的幸福生活。而当年汤团行动的旧址如今成了海门的抗战纪念地,让大家可以随时在浮雕的再现场景和纪念碑文中,遥想当年那惊心动魄的167天。
1943年初,日伪军对海门实行残酷的“清乡”。中共华中局和苏中区党委决定,将驻通海地区的崇明县警卫团和通海自卫团合编一个团,并采取特殊方式,打入敌人内部,配合抗日根据地军民进行反“清乡”斗争。团长汤景延是中共特别党员,抗战初期参加过国民党地方部队,与伪军上层人物有“旧交”,虽然假投敌会遭受不明真相人的误解,但为了完成党赋予的光荣任务,汤景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海门市志》编辑李元冲告诉我们:“1943年,日本鬼子在苏北地区清乡,清乡的时候把港口、沿江都封掉,北边有竹篱笆,南面长江港口全部封掉,其实是为了围剿共产党。这个范围内,共产党物资供应很困难。当时,新四军研究让汤团打入敌人内部,打入后,汤景延就在长江一带运动,可以让外面的武器和弹药运进来,汤景延很快接受了这个提议。”
“汤团行动正式开始之后,汤景延要带队投敌,当时汤景延没有把这个想法告诉士兵,当士兵得知这一任务之后,大家都不明真相,有很多士兵当场表示要立刻离开,要立刻撤退,当时整个团里都非常躁动,整个团很不安。在这个时候,汤景延被迫把真相告诉了士兵,这么做只是一个缓兵之计,士兵听出了弦外之音,纷纷配合汤景延工作,思想上进行了高度统一,这样为后面的工作打下了基础。”海门烈士陵园讲解员张济夏介绍说。
同年4月16日,“汤团”在姜灶港“反叛”。“汤团”打入伪军后不久,伪江苏省政府主席李士群曾两次在苏州召见汤景延,晋升他为少将旅长。然而,日伪部队还是对“汤团”不放心,期间以受训的名义,将“汤团”打散,分散到各地并进行严密监视。尽管如此,汤景延等人还是通过与敌人周旋,渡过一道道难关。
1943年9月23日,“汤团”接到指示:全团29日晚开始“破腹行动”,夜里11点以前务必撤至各指定地点,由南通警卫团接应撤回根据地。离“破腹行动”仅有短短几天,汤景延为迷惑敌人,特意让营长周显才宣布9月30日结婚,邀请敌伪特工站的正副站长赴宴。当时敌伪军官来了之后,汤景延的家属以要提前去喝喜酒为名,就撤退了。那天傍晚,汤团长就和当时的警察局局长,特工站的正副站长在打麻将,中途,汤团长以上厕所为由出去了,出去之后,那三个人并没有怀疑。出去之后,汤团长立刻指挥部分的士兵出来,当场就击毙了那三个人,之后,就指挥团里的士兵进行作战,同时200多里外也发生暴动,这样“破腹行动”可以说是顺利打响。
“汤团”的成功暴动,给了日伪军重重一击。167天里,“汤团”为抗日根据地输送物资,收集提供了大量重要情报,为反“清乡”斗争作出了重大贡献。共和国大将粟裕生前回忆新四军抗战史时,曾多次提到“汤团行动”,给予高度评价:“在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中,还要讲一讲汤景延领导的通海自卫团所做的斗争。该团利用团长汤景延的特定社会关系,打入了敌伪内部,进驻通、如、海、启清乡重点区,在极其复杂艰苦的环境中,进行特殊的战斗。”
(来源:通讯员/吴佳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