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是赣西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位于江西西部,地处赣江中游,沿江而下可达江西省会南昌,溯江而上可到赣南重镇赣州,是连接江西南北的交通枢纽。吉安城东临赣江、山水环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1929年4月5日,毛泽东在瑞金致信中共中央,详尽分析当时全国局势、比较赣浙闽三省革命主客观条件后,“建议中央,在国民党军阀长期战争期间,我们要和蒋桂两派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在三省扩大红军的数量,造成群众的割据,以一年为期完成此计划”。在“一年争取江西”计划的战略指引下,1929年11月至1930年8月,中共赣西南特委和赣西南赤卫军总指挥部曾先后组织赣西南革命武装和工农群众八次围攻吉安城,虽未能攻克吉安城,却对江西国民党敌军以极大威慑和震动。1930年10月4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四军在赣西南革命武装和工农群众密切配合下,胜利攻克吉安城。趁着攻占吉安的声威,红军乘胜占领吉安附近的吉水、峡江等县城,使赣西南革命根据地与赣东一部分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赣南根据地,纵横700余里,人口400余万,横断江西半壁。10月7日,吉安城召开10万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告成立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府,曾山当选主席。占领吉安、建立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使“一年争取江西”计划变成现实,为推动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为争取第一次反“围剿”胜利,开办江西工农银行
1930年10月23日,蒋介石从中原大战前线急忙赶到汉口,召开湘鄂赣三省“会剿”会议,12月9日,开始发动第一次“围剿”,围攻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下,周密部署作战计划,广泛发动人民群众,灵活运用“诱敌深入”战术,分别击退国民党中央纵队、左右纵队十万兵力。1931年1月,不足4万人的中央红军灵活机动、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5天之内两战两捷,歼敌1.5万人,以弱胜强,彻底粉碎了占绝对优势兵力的蒋介石10万大军第一次大规模“围剿”。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根据地范围。
1930年10月初成立的江西省苏维埃临时政府重心马上转入为第一次反“围剿”作准备。1930年11月18日,红军执行“诱敌深入”方针退出吉安,准备进行运动战。在撤出吉安城前夕的1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发出为“应付阶级决战”紧急通令,提出集中现金、节省开支以筹措战费;同时决定加速江西工农银行的筹备和成立。11月21日,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在给江西省行委的信中提到“红军的给养问题成了十分严重的问题,如果政府不能供给起码的30万的现洋和足够三个月的油盐米,那么红军将无法执行他的任务……已到手的13万元,立即由陈宗实同志解往东固与红军总司令部经理处,没有到手的赶快筹备集中现洋之外,立即动手出票子铸铜币,以补现金之不足”。
1930年11月27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于富田发出的“秘字第四号通令”,正式宣告由财政部筹集基金一百万元,创设大规模的江西工农银行,发行纸票一百万元。“通令”指出:“本政府为要取得这一决战的胜利,当然要准备充分的经济,为了这一决战的胜利之需,因此本政府财政部以一百万现金创设大规模的江西工农银行,同时财政部为着要使金融有广泛的流动,使我革命群众与红军对经济上有绝大的充裕,因此发行钞票一百万元。”“通令”中进一步指出,“目前因阶级决战在即,须要金融流动”,并明确要求货币发行要“加盖‘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方印以昭信用,藉防假冒。同时该钞票并可随时持到本政府财政部兑换现洋”。
筹措战争经费、集中现金(银元或铜元)是江西工农银行建立后面临的主要任务。敌军兵临城下、重重围困,面对生死存亡的危局,为有力支援第一次反“围剿”,江西工农银行工作人员克服重重艰难,印制发行“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深入细致地开展对根据地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发动赣西南革命根据地群众流通使用“发行券”,先后筹集大约二百万元经费,这在当时是个庞大的数目,第一次反“围剿”战争中,红军主力所需的大批粮食、食盐给养就是由这些暂借发行券筹集的。
由于当时缺乏印钞纸张材料,战事吃紧、战争形势刻不容缓,江西工农银行采取了临时措施,即将在吉安缴获面值一角的临时辅币券,于票券正面加盖“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和五角形赤色区通用的图印。一角券长9.6厘米、宽6.6厘米,暗红色。正面上端从右至左印有“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字,其下从右至左印有“每拾角兑纸币壹元”字;在这两行字上加盖黑色横书楷体“江西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字;上下左右四角斜对称印有楷体“壹”“角”字,左右边沿竖印“完粮纳税”“一律通用”字样;票面中间为吉安赣江风景——白鹭洲建筑图景,票面两旁竖印着“壹角”两字,下端印有“中华民国十六年”字样;中间建筑图景上加盖有五角星图记,内五角自右至左顺时针书写着“赤色区通用”五字,五角星中央为象征无产阶级革命的镰刀、锤子图。背面框内印有发行“吉安临时辅助纸币券”的布告全文;布告文字上加盖有“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正方形红色印章。
二、为支援第二次反“围剿”,江西工农银行扩大发行量和流通区域
1931年2月,不甘失败的国民党集团调集18个师又3个旅,约20万兵力进攻根据地。关于“进剿”的办法,国民党提出不能单靠军事取胜,政治、经济方面也要通力配合,厉行清乡、严密封锁、孤立红军,对苏区实行所谓的“致命性清剿”,叫嚣要“极尽全力扰乱苏维埃经济、破坏苏区金融秩序,使共党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使其不攻自乱,一举而歼之”。
5月,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朱德领导下取得了东固、东韶及广昌等三次主要战役连战连捷,于5月底痛快淋漓地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在此期间,江西工农银行随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转移,迁驻于兴国草鸡窝(俗称地名)。当时银行除行长颜达外,还有会计、整钞、管理、杂务等5人。
为支援第二次反“围剿”,筹措战争所需现金,1931年初至7月,江西工农银行发行了10枚券2种,500文券1种、1000文券1种,投放赣西南革命根据地流通。7月,随着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为进一步巩固根据地的经济金融市场,统一赣西南货币发行,提高银行信用,逐步收回了工农银行暂借发行券和东固银行铜元票,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加拨大洋四五万元”作为工农银行增发货币的准备基金,加印价值铜元10枚券、500文券、1000文券的新钞票。铜元票可随时在工农银行、各地政府及红军的经理机关兑换现金。由于江西工农银行发行的货币一直信誉度很高,商贸通用无阻,流通范围到达了赣南、赣东的广大地区。
三、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江西工农银行与闽西工农银行合并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
1931年5月的第二次“围剿”失败后不久,6月20日蒋介石亲赴南昌部署第三次“围剿”,调集23个师又3个旅,集合30万兵力,气势汹汹分左、中、右三路并头长驱直入。而红军主力继续发挥运动战优势,先后与敌军周旋两个多月,于9月成功粉碎国民党军队的第三次“围剿”,取得了全面胜利,赣西南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江西工农银行原准备发行投放一元券以适应根据地革命斗争实际和发展经济、融通金融需要,后来因赣西南革命根据地和闽西革命根据地很快连成一片,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宣布统一根据地的货币制度,决定将江西工农银行与闽西工农银行合并组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江西工农银行没再继续发行货币,至此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江西工农银行主要为支援反“围剿”的战争需要而创办,有其特殊性,从成立至结束,只存续一年多的时间,期间连续随军转移,行址不断变迁,在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出色地完成了筹集战争经费、集中现金、执行国家金库和组织货币流通的任务,在革命金融事业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四、中央苏区造币厂的前身——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
东村中央造币厂旧址(江西兴国东村东龙庵寺院)
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银元
迫于紧张的战争形势,为沟通赤白贸易,换取急需的战略物资,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成立造币厂,仿制了当时社会普遍流通的三种版别银元。1929年4月,江西赣州兴国、于都、宁都三县建立了县革命委员会,8月兴国县东村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东村造币厂,铸造银元。1930年10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在吉安成立后,派当时担任江西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部长兼江西工农银行行长的黄家煌接管造币厂,并更名为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厂长由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副部长周仁根担任,谢里仁任副厂长。造币厂从组建之初,一边负责铸币,一边组织收购原材料,准备银器、首饰,不断提高铸币技术,铸造了在白区通行的“袁大头”、“小头”(孙中山像)、“鹰洋”(墨西哥版)三种版别银元。1930年初至10月,平均每天生产银币200余元,到10月后,达到“平均每天生产银洋半担(500元)”。1931年11月,江西省苏维埃政府造币厂被并入新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造币厂。
(作者: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红色金融史编写组)
来源:中国金融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